頁面載入中...
頁面載入中...
穆斯林到底代表什麼?我們到底應該前往何處尋找穆斯林的存在?要想弄清這些問題,我們必須首先承認,穆斯林完全有能力為科學的發展作出貢獻,我們也必須承認穆斯林在歷史上為科學發展而作出的貢獻。
伊斯蘭不僅僅是一種信仰,更是涵蓋了人類社會以及大自然方方面面的完美秩序。在伊斯蘭看來,對人類本性的界定基於四個基本原則:認主獨一、順從天性、公平、代治。換言之,伊斯蘭幫我們定義了人類在自然界的責任與義務。
清高偉大的真主在古蘭經第28章以上兩節經文中說:76.戈倫的確屬於穆薩的宗族,但他虐待他們。我曾賞賜他許多財寶,那些財寶的鑰匙是幾個力士所不能勝任的。當日,他的宗族對他說:&ld
阿拉伯伊斯蘭價值觀以伊斯蘭教根本經典《古蘭經》和先知穆罕默德(求主賜他福安)
的言行錄“聖訓”為主要來源,在一千多年的歷史實踐中得到豐富和發展。這些價值觀獨具特色,影響深遠,千百年來一直塑造著阿拉伯伊斯蘭民族的精神世界,也規範著阿拉伯穆斯林的倫理道德。
不要絕望,顧名思義,就是不要失去希望。那麼,何為希望?何為絕望?希望,即心願或理想,以及心裡想著實現某種情況。絕望,即希望斷絕,毫無希望。對於每一個有理智的正常人而言,希望都是至關
明天是阿拉法特日,埃及大穆夫提阿裡·朱瑪博士向朝覲天房的哈吉和全體穆斯林表示祝賀。在這樣尊貴的日子裡,真主和穆聖曾經引導我們,讓我們認識到唯有真主才是全知者的一些玄機與奧義,並指導我們藉以臨近真主的各種善功。
2018年7月6日,上外中東研究所朱威烈教授和丁俊教授在《參考消息》發表評論文章《中阿文化交流超越“文明衝突”》(見2018年7月6日《參考消息》第11版),全文如下:中阿文
“去中國化”誤讀: 以中國伊斯蘭教建築為中心的考察周傳斌( 蘭州大學 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,甘肅 蘭州 730020)摘 要: 原本用以指稱一種社會政治運動的“去
“中國化”在於政治的認同、文化的認同、地域的認同,歸根結底就是思想的認同。外在的形式的統一,只是表面的相稱,不足以凝聚內心的認知,因而不必強求。中國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,不是短期的政績。穆斯林自踏上中國的國土,就開始了他們漫長的中國化之路,時至今日依然在進行。